辛秀兰,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起参与应用化学系党务工作,2012年开始担任教工应用化学系党支部书记,2016年经选举成为食品学院党委委员,担任宣传委员。在多年的党务工作中,她通过学习和摸索,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务工作新方法,带领教工应用化学系党支部认真完成学校和学院党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支部党员专业特长为师生服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加强学习,提升支部党员理论素养
辛秀兰所在的教工应用化学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25人,党员2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北京市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高校创新人才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市创新团队1个。
多年的党务工作经验使辛秀兰深知带领支部党员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作为支部书记,她率先垂范,坚持学在前、学在先,近3年每年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学习,参加了2次北京市等组织的集中理论学习。她组织支部教工党员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努力做到及时学、跟进学,并引导党员教师将党的理论知识自觉运用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辛秀兰告诉记者,学讲话、读原文是她们支部党员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参观、实践是深化支部党员对党的理论认知的重要途径。2018年,辛秀兰先后组织支部党员与学院党委一起到河南林州红旗渠开展了“不忘初心探人工天河,故地重温感创业精神”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展览,学习马克思的生平事迹、革命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参观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感受40年来的伟大变革。她在支部内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和“四个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
为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辛秀兰主要有以下几点尝试:一是支部设置规范,支委会成员分工明确。应化支部具有4名支委,年初每个委员都对自己任务和责任进行落实,因此虽然开展了很多工作,但分工明确,大家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二是带领支部充分用好党支部工作规范、党支部学习年度安排表、党支部工作手册和“北京长城网”、“党员E先锋”等网络平台开展支部工作。三是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和党员大会,每次开会都有会议记录。落实了系(教研室)的系(室)务会制度,本系有重要事项(人员更换、专业和学科评估等)通过系务会和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此外,按照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要求,教工应化支部每年组织党员召开组织生活会,通过党员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升了工作能力。支部组织党员进行了“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为主题的交流会,通过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先进事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了党员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奉献;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讲话,对“信仰”有了新的理解,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通过规范组织生活,教工应用化学系党支部在辛秀兰的带领下,党员凝聚力不断增强。
发挥专业特长,突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教工应用化学党支部是一支年龄组成合理、具有高级人才的支部,应用化学支部教师中,博士研究生80%,硕士研究生100%、高级职称占76%。为使支部老师们既能聚在一起提高思想认识,又能使身心得到充分放松,以强健的身体进行更好的工作,辛秀兰每年组织户外党日活动和科研调研活动。
她组织党员到京郊就食品添加剂应用及食品安全、日化产品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以及科普讲座,用以指导教学和研究工作。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应用化学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强了,教工应用化学支部2015年获得学校最佳主题党日二等奖、2016年学校先进集体、2017年获得学校最佳主题党日一等奖。
身为教师,辛秀兰和支部党员们时刻不忘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针对学生对化学专业顾虑等问题,他们从2014年开始陆续进行了考研辅导以及大一本科的专业领航讲座,学科教师的辛勤劳动和付出换来了学生丰硕的收获。2018届应用化学毕业生在出国考研率、四六级成绩以及学生对本专业认可评价上都名列学校前茅。2015年起应用化学系开始执行每位教师担当本科生的人生导师,为应用化学系的学生更早适应大学生活和适应未来的人生保驾护航。
担任教工应用化学系党支部书记以来,辛秀兰团结和带领支部全体党员一起,注重理论学习,强队伍建设,提升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出色地完成了学校党委、学院党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她以踏实的工作,无私的奉献,受到了学院党委和支部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