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主要获奖情况

在科研方面,学院突出重点学科方向、学科之间交叉专业的发展,强化应用、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全院教师的长期共同努力下,食品学院的科研成果每年都上新台阶,学院到校的横纵项科研经费的连续五年列我校第一。学院形成了以食品添加剂、食品风味化学、香精香料、界面化学、水污染控制、资源综合利用、烟气脱硫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技术为主要特色的科学研究方向,并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校的食品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

多年来学院获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孙宝国院士主持的“重要含硫食用香料的研制”项目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重要香原料2-甲基-3-巯基呋喃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的研制与应用”和“天然级肉味香精生产技术”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李秀婷教授参与的“嗜热真菌耐热木糖酶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曹学丽教授主持的“基于逆流色谱的天然活性物质新型系统及分离方法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孙宝国院士主持的“原味浓缩肉汤生产关键技术” 、“原味肉味香精生产关键技术”分别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汪苹教授等完成的“酿酒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获得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学院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纵向项目40余项,合同额2000多万元。

5年食品学院科研到位经费情况

注:2008-2010年数据为原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数据。

科研成果主要获奖情况统计

获奖项目

获奖人员

获奖类别

 

年份

重要含硫食用香料的研制

孙宝国 郑福平 田红玉 刘玉平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2005

重要香原料2-甲基-3-巯基呋喃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的研制与应用

孙宝国 徐理阮 陆辛玫、梁梦兰、刘玉平、何坚、郑福平、田红玉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1999

天然级肉味香精生产技术

孙宝国 宋焕禄 魏冰 陆辛玫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0

嗜热真菌耐热木糖酶的研究与应用

李秀婷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1

基于逆流色谱的天然活性物质新型系统及分离方法研究

曹学丽 裴海闰 霍亮生 胡光辉 徐春明 任虹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12

原味浓缩肉汤生产关键技术

孙宝国,谢建春,廖永红,蒋国强(),周晓宏(),郑福平,田红玉,刘玉平,黄明泉,陈海涛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一等奖

2011

重要含硫食用香料的研制

孙宝国 郑福平 刘玉平 田红玉 刘玉平 谢建春 梁梦兰 崔莉凤 徐晶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05

天然级肉味香精生产技术

孙宝国 宋焕禄 魏冰 陆辛玫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1999

硫醚,二硫醚类食用香精生产关键技术

孙宝国 郑福平 刘玉平 田红玉 梁梦兰 田志敏 张军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01

重要香原料2-甲基-3-巯基呋喃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的研制与应用

孙宝国 徐理阮 陆辛玫、梁梦兰、刘玉平、何坚、郑福平、田红玉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

1998

烷基2-甲基-3-呋喃硫醚、二硫醚类香料的系列开发

孙宝国 梁梦兰 田红玉 郑福平 李寅蔚 崔莉凤

中国轻工总会科技进步奖

二等

1997

原味肉味香精生产关键技术

孙宝国,谢建春,廖永红

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2011

天然活性成分标准样品相关技术体系研究

曹学丽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二等奖

2010

基于逆流色谱的新型分离柱技术及天然活性成分分离制备方法研究

曹学丽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二等奖

2012

酿酒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

汪苹,廖永红

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2011

水稻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王成涛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2007

麦草浆黑液蒸煮同步除硅、降粘工艺

汪苹 张珂 廖永红 冯旭东 刘军 潘登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0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SND法高效脱氮处理

汪苹 冯旭东 王斌

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