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八期“问道玉渊潭”高端学术论坛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王艳春 发布时间:2019-11-26

 

 

61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了第八期“问道玉渊潭”高端学术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校委委员、副教育长、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韩庆祥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中国道路的本源意义”的专题讲座。论坛由学院副院长姚洪越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论坛。
韩庆祥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道路天天讲、人人讲,但“熟知并非真知”,整个理论界对中国道路的内涵及本源意义的研究有待深入,以学术话语对中国道路进行学理性研究是所有马院老师值得关注的问题。韩教授紧紧围绕中国道路,结合自身学术研究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成论引入,为我们讲述了研究中国道路的原因,重点阐述了中国道路的内涵。他认为中国道路可以用一条主线、一把钥匙、一个框架进行概括。一条主线是指道路问题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其理想和目标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实现了发展道路的变更。马克思晚年关注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对落后俄国发展道路的思考以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就在探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都是探索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一把钥匙是指只有读懂中国道路才能理解和把握近代以来中国的根本问题。中国道路涉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面临的五个根本问题:如何从根本上把握党史、如何书写新中国70年历史、如何书写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如何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有效应对西方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疑。这五个问题只有从中国道路里才能找到真实答案。一个框架就是研究中国道路要围绕五个定展开——定性、定位、定标、定法、定力。定性是要认识到我是谁,谁在领航问题,坚持中国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定位是在回答我在哪里,我站在什么历史方位的问题;定标是走向何方,肩负怎样的历史人物问题;定法是寻求路径和方法,即走法如何的问题;定力则是解决动力来自何处的问题。最后韩教授总结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根本支柱和战略目标,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依靠党的主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所形成的合力就构成了中国道路的哲学要义和科学内涵,中国道路具有本源意义。
姚洪越副院长总结指出,韩庆祥教授将大家耳熟能详的道路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开阔了大家的思路,拓展了视野,具有启发意义,与会师生受益匪浅。